原创生活

国内 商业 滚动

基金 金融 股票

期货金融

科技 行业 房产

银行 公司 消费

生活滚动

保险 海外 观察

财经 生活 期货

当前位置:商业 >

《耕织图》里看春耕

文章来源:金陵晚报  发布时间: 2023-03-21 07:16:37  责任编辑:cfenews.com
+|-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邢虹

“高畴新雨足,布谷唤春耕。”眼下,正是春耕的关键时期,各种新技术、新模式涌向田间地头,智慧农业让春耕跑出“加速度”。古代没有高科技,春耕劳作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古人留下的一幅幅《耕织图》,描绘了当时农耕的生动场景,成为后人研究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珍贵的形象资料。

劝民勤农新方式


(资料图)

宋代《耕织图》影响深远

《耕织图》是古代劝民勤农的重要方式。南京青年学者侯印国介绍,用图像系统表现农桑过程,在五代十国时期已经出现,宋仁宗赵祯曾将农业生产图像绘在延春阁上。影响最大的是两宋时楼璹(shú)的《耕织图》,其中“耕图”21图,绘制内容涵盖“浸种”到“入仓”整个过程;“织图”24图,涵盖从“浴蚕”到“剪帛”的全过程。他还在每幅图上题诗一首,合称《耕织图诗》。

楼璹《耕织图》以图画配诗,开启了劝农的新方式。在皇帝的倡导下,南宋各府、州、县的衙门墙壁上都绘有《耕织图》的图画和诗歌,一方面提醒官员重视耕织,一方面将耕织的标准化流程向公众传达。

“楼璹的孙子楼洪、楼深等人,曾将《耕织图》刻石,希望传之后世,但原图和石刻都已不存。”侯印国告诉记者,1984年黑龙江大庆曾发现一件《蚕织图》,是南宋初年宫廷画家对《耕织图》中织图的摹本,现藏黑龙江博物馆。

此外,南宋的梁楷、元代的程棨等都曾摹仿绘制《耕织图》。其中程棨的绘本曾被清乾隆皇帝在乾隆三十四年(1769)刻石圆明园,原图加上乾隆帝的题跋,共刻48石,每石长54厘米,高34厘米。

元代不得不提的还有杨叔谦所作的《农桑图》,也是对楼璹《耕织图》的模仿。当时,著名诗人赵孟还奉旨题诗。遗憾的是,诗作保存下来了,但是这幅《农桑图》已经失传。

雍正帝曾出任“模特”

被画进《耕织图》

清代帝王也大都重农尚农,同时也往往书画兼通,重视图像的宣传作用。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帝南巡时有南方士子呈进楼璹的《耕织图诗》,深得康熙帝的喜爱。康熙三十五年(1696),康熙帝命画家焦秉贞据此重新绘制《耕织图》。焦秉贞在“耕图”中增加初秧和祭神二图,成为23图,在“织图”中减去三图,新增两图,也成为23图,共46图。康熙帝亲自撰写序文并为每幅图题七言诗一首,因此称为《御制耕织图》。“宋、清两代的《耕织图》的布景与人物活动大同小异,但焦秉贞画中的风俗易为清代,在技法上还参用了西洋焦点透视法。”历史专栏作家“坚叔”说。

康熙年间,后来登基成为雍正帝的雍亲王胤禛还命人以《御制耕织图》为蓝本,绘制《耕织图》46图。该图现藏故宫博物院,“耕图”和“织图”各23图。侯印国介绍,胤禛对这组图非常重视,不仅在每幅图上亲题五言诗一首,更是亲自出任“模特”,图中的男女农民形象就是他自己和福晋们,这在历代的《耕织图》中是仅见的。比如有一幅图中,胤禛站在麦田里,一副农夫装扮,正带领众人收割。此图用笔精到,设色典雅,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将劳动者辛勤耕作的场景描绘得十分生动。胤禛这样做,部分原因也是为了迎合其父康熙帝重视农桑的心理。

而乾隆帝除了在圆明园刻《耕织图》石,还曾在乾隆十六年(1751)将织染局移到颐和园万寿山之西,立“耕织图”石,至今仍存。

在清朝皇帝们的大力倡导下,《耕织图》也在民间流传开来。非常著名的包括清朝杨柳青年画的《五谷丰登》和《农家忙》等象征着农业丰收的年画,引导百姓的农耕生活,表达了农耕生活的美学。

传播到海外

“外销画”里也有《耕织图》

中国古代《耕织图》还传播到海外,侯印国挖掘整理了收藏在法国国家图书馆、大英博物馆等地的关于中国古代民俗和生产的“外销画”近千幅,其中就有《耕织图》。

什么是“外销画”?1700年1月7日,奥尔良公爵在巴黎凡尔赛宫策划了一场名为“中国之王”的盛大迎新舞会,路易十四坐着一乘中国的大轿出场,这是当时欧洲“中国热”的一个缩影。欧洲人对中国人、中国社会、中国传统工艺的了解需求日渐旺盛,催生出了大量以此为主题的“外销画”,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媒介。侯印国介绍,“外销画”兴盛于18至19世纪,由广州十三行画师根据西方商人和中国行商的定制要求进行绘制,形式包括纸本水粉画、线描画、通草水彩画、布本油画、象牙画、玻璃画等,题材类型极其广泛,堪称是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全景图”。

侯印国将数百幅绝版“外销画”配合十余万字的研究和解说文字,集结成《好手艺:中国古人传统工艺彩绘图志》一书,书中展示的“外销画”《耕织图》就是以清代《耕织图》为蓝本绘制的。比如一幅“初秧”图,只见秧苗萌芽,慢慢露出水面。图中,农人老幼相携,行走在阡陌间观察田中“初露尖尖角”的秧针,小孩手上还停着一只鹧鸪鸟。清代诗人姚范经过农田时曾写有诗句“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正可用来描绘图中情景。

关键词:

专题首页|财金网首页

投资
探索

精彩
互动

独家
观察

京ICP备2021034106号-38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联系我们:55 16 53 8 @qq.com  财金网  版权所有  cfe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