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生活

国内 商业 滚动

基金 金融 股票

期货金融

科技 行业 房产

银行 公司 消费

生活滚动

保险 海外 观察

财经 生活 期货

当前位置:滚动 >

网贷行业2018年问题平台报告(二)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2019-02-27 14:27:09  责任编辑:cfenews.com
+|-

2018年网贷问题平台的基本情况1.问题平台风险暴露形式为了深入研究我国网贷行业在2018年出现风险集中爆发的状况,课题组主要针对2018年以来网贷行业出现的问题平台进行风险分析。问题平台的定义是为“运营出现异常问题或者投资者无法正常退出的平台”。主要包括以下两类平台:一是因警方介入或控制人跑路导致无法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二是因平台失联、强制展期、提现困难等导致投资者无法正常退出的网贷平台。本文定义的问题平台不包括正常停业或者转型的网贷平台。

按照上述定义,严格筛选出符合定义的网贷问题平台之后,课题组成员从网贷平台主页、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贷第三方门户网站(即网贷之家、网贷天眼)、以及各新闻门户网站等渠道,手工收集了网贷平台数据,涵盖2018年1月至8月出现的432家网贷问题平台。

图5展示了上述432家2018年网贷问题平台的表现形式。绝大部分(74.54%)问题平台表现为提现困难,即网贷平台对投资者的提现金额或提现时间进行了限制,投资者无法正常提现;其次,有14.58%的问题平台表现为平台失联,即投资者无法和平台取得正常联系;此外,有4.40%的问题平台由于警方介入调查而停止正常营业;有3.70%的问题平台表现为强制展期,即网贷平台强制将已到期债务延期支付;有1.39%的问题平台的表现形式是清盘,即平台决定停止运营,发布清盘公告,主动清理债权债务关系。最后,还有1.39%的问题平台是表现为争议平台,是指截止2018年8月,平台出现一定问题但仍处于发酵阶段,平台之后的发展走势还有待观察。

图5 2018年网贷问题平台的表现形式

截止2018年8月,在432家新增问题平台中,已经有136家问题平台(占比31.48%)被公安机关立案调查。其中,100家问题平台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立案,18家问题平台以涉嫌“集资诈骗罪”被立案,其余18家问题平台的立案的罪名暂时无法获得。

根据问题平台暴露风险时的表现形式、立案情况以及公开新闻报道,可以将问题平台分为四类,分别是涉嫌诈骗、涉嫌自融、经营不善,以及无法确定。涉嫌诈骗,是指网贷平台涉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大量骗取资金,非法获取资金后肆意挥霍,或者以假破产假倒闭等方式不予返还出借人资金。涉嫌自融,是指网贷平台涉嫌将募集到的资金用于生产经营,主要为自身实体企业或关联企业向公众大规模集资。涉嫌诈骗和涉嫌自融的问题平台具体特征如表1所示。经营不善是指平台的经营出现问题,无法持续正常经营或者投资者无法正常提现,因而成为问题平台。

表1涉嫌诈骗和涉嫌自融的问题平台特征

问题平台的类型分布如图6所示。其中,涉嫌诈骗的问题平台占2018年问题平台总数的16.44%(71家),涉嫌自融的问题平台占总数的31.94%(138家),经营不善平台有166家,占总数的38.43%,其余13.19%(57家)问题平台的类型无法确定。

图6 2018年新增问题平台的主要类型

2.问题平台合规基本情况

为了有效促进网贷行业的健康发展并加强对网贷平台的监管,监管机构持续出台相关监管政策。一系列的监管要求对网贷平台的运营模式、业务范围、信息披露等均有严格规定。然而,经课题组研究发现,2018年网贷问题平台对于监管要求的执行力度严重不足,尤其是在刚性兑付、信息披露、以及银行存管方面问题尤为明显。

2.1问题平台的刚性兑付情况网贷平台对投资者的投资进行刚性兑付,即承担“信用中介”职能,可能是引起网贷平台风险爆发的重要因素。2016年发布的“办法”明确规定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得直接或变相向出借人提供担保或者承诺保本保息。而2017年底发布的“通知”再次提出要求,市场上部分机构出于解决信用风险的考虑,提取了部分风险备付金,这一经营模式与网贷平台的信息中介定位不符;应当禁止辖内机构继续提取、新增风险备付金,对于已经提取的风险备付金,应当逐步消化,压缩风险备付金规模;严格禁止网贷平台以风险备付金进行宣传;各地应当积极引导网贷平台采取引入第三方担保等方式对出借人进行保障。

图7统计了2018年网贷问题平台,承诺刚性兑付的平台占比。如果网贷平台提供“风险保证金”、在标的逾期或违约时使用自有资金垫付、或者有“到期回款”的承诺,则认为该平台承诺刚性兑付。在2018年432家问题平台中,有304家网贷平台承诺刚性兑付,占比达到70.6%。其中,涉嫌自融的问题平台承诺刚性兑付的比例最高,为77.5%。如果网贷平台进行刚性兑付,对所有标的保本保息,那么在经济下行、借款人大面积违约的情形下,网贷平台将无法履行偿付投资者本息的义务。

图7 2018年新增问题平台进行刚性兑付比例

2.2 问题平台的信息披露情况

网贷平台作为匹配出借人和借款人的信息中介,其信息披露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出借人的切身利益。根据“办法”规定,网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在其官网充分披露借款人基本信息、融资项目基本信息、风险评估及可能产生的风险结果、已撮合未到期融资项目资金运用情况等有关信息。然而,在2018年网贷问题平台中,有相当一部分问题平台未能按照规定充分披露信息。为了详细分析问题平台的信息披露情况,课题组通过六个比较重要的特征来衡量平台披露信息的规范性,详见表2。

表2 平台信息披露情况表

在以上六个问题中,(1)和(2)反映平台对借款者信息的披露状况,(3)-(6)反映平台对平台运营信息的披露状况。这两类信息披露状况,反映网贷平台是否执行上述“办法”和“通知”中关于信息披露的监管规定。图8显示,在432家网贷问题平台中,仅有11.3%的平台披露了借款人(企业法人)的基本信息,有18.5%的平台披露了借款人(自然人)基本信息,说明有70%以上的问题平台没有执行“办法”中关于借款人的基本信息披露要求。信息披露的缺失,增加了在这类平台上评估项目风险的难度。

除了对借款人信息的披露较少之外,许多问题平台也较少披露关于平台自身的信息。在432家问题平台中,曾经披露过历史违约率或逾期率的问题平台比例仅有17.8%。网贷平台不披露历史违约或逾期信息会导致投资者形成项目回款的乐观预期、风险厌恶水平降低,甚至会吸引风险承担能力弱的投资者参与风险较高的融资项目,当平台爆发风险时投资者将蒙受损失。除此之外,仅有30%的问题平台披露借贷余额和出借人数等基本运营信息,仅有20.6%的问题平台既披露平台信息、又披露借款人信息。既不披露平台信息、也不披露借款人信息的平台比例为21.1%,说明近五分之一的平台在信息披露这一块呈现出空白状态,基本上完全不符合监管要求,这类平台对于投资者而言具有极高的风险。

图8 2018年新增问题平台的具体信息披露状况

2.3 问题平台的银行存管情况

为了加强网贷平台的信息中介定位,“办法”和“通知”对网贷平台的资金存管提出严格要求。“办法”明确要求网贷信息中介机构需要对出借人、借款人资金和平台自运营资金隔离管理,需要选择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出借人和借款人的资金存管机构。“通知”也再次要求网贷平台应当与通过测评的商业银行开展资金存管业务合作。

然而,在432家网贷问题平台中,仅有31.9%家平台将出借人和借款人的资金存管于商业银行,剩下的68.1%均没有标明资金存管机构。在经营不善、涉嫌诈骗、涉嫌自融三类问题平台中,有银行存管的比例均低于40%。这说明部分网贷平台对于“办法”和“通知”存管要求的执行力度较低,未与商业银行开展资金存款业务合作。这给平台挪用资金、设立资金池等违规行为提供了便利。

3.问题平台的地区分布、经营时长、规模等特征2018年网贷问题平台主要集中在网贷平台数量多的省份。网贷平台数量排名前五的省市占全部问题平台数量的85%以上,分别是:浙江省137家,上海市106家,广东省60家,北京市50家,江苏省17家。课题组统计了各省份问题平台比例。问题平台爆发比例最高的前五个省市为:浙江省(39%)、上海市(35%)、海南省(25%)、江苏省(25%)和天津市(22%)。

2018年网贷问题平台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长期经营的网贷平台。在432家问题平台中,有40家平台的运营时间(从平台上线时间到风险暴露的时间)小于半年,有82家的运营时间在半年至一年之间,有149家在一年至三年,有161家在三年以上。其中,成立两年以上的平台占了全部新增网贷问题平台的60%,成立三年以上的问题平台占37%,成立四年以上的问题平台占15%。这表明,新增的问题平台中,相当一部分已经经营了较长时间。

根据问题平台的历史成交规模和待收余额数据,不同问题平台爆发风险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有所不同。根据可得公开信息,课题组统计了203家新增问题平台的历史累计成交金额,以及129家新增问题平台的待收金额(因部分平台数据缺失,这里仅选取有明确数据来源的平台进行统计)。表3展示了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四个省(市)的累计成交金额和代收金额的统计结果(其他省份能够收集到规模数据的问题平台个数非常有限,而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四省(市)的问题平台数量占全国问题平台数量超过80%,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总体情况)。总体而言,各问题平台汇总后的累计成交额超过12800亿,待收金额超过1000亿。平均而言,每家问题平台的累计成交额平均数为63.1亿元、中位数为12.2亿元;每家问题平台的待收金额平均数为7.9亿元、中位数为2.2亿元。

表3 问题平台历史累计成交额和待收余额(亿元)

本报告重点分析2018年新增网贷问题平台。第一部分概述了网贷问题平台的两次爆发期,第二部分介绍2018年网贷问题平台的基本情况,第三部分着重分析2018年网贷问题平台产生原因,第四部分是政策建议。

当前为第二部分,请持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文章 。

专题首页|财金网首页

原创
新闻

精彩
互动

独家
观察

京ICP备2021034106号-38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财金网  版权所有  cfenews.com  投稿邮箱:362293157@qq.com  业务QQ:362293157立即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