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生活

国内 商业 滚动

基金 金融 股票

期货金融

科技 行业 房产

银行 公司 消费

生活滚动

保险 海外 观察

财经 生活 期货

当前位置:消费 >

科普南瓜的前世今生!东大历史老师在B站上火了 天天滚动

文章来源:金陵晚报  发布时间: 2022-12-30 07:02:58  责任编辑:cfenews.com
+|-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何洁

因历史学研究成果而出名,起初攻读的却是管理学。近日,在B站上,一位叫做“南瓜博士”的食物史up主火了,凭借着风趣幽默的科普视频,入驻月余,粉丝就过万。这位“南瓜博士”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历史学界的“宝藏博主”、南瓜史学的拓荒者之一。他叫李昕升,是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南瓜博士”研究种南瓜?不!是南瓜史!


(资料图片)

2017年,李昕升的博士毕业论文出版为专著《中国南瓜史》,在学术界初露头角,“南瓜博士”之称随之为历史学界的人所熟知。“南瓜博士”知名度甚至胜过“李昕升”。李昕升清晰地记得,在一次自我介绍中,他自称“李昕升”,对方没有反应,当他自称“南瓜博士”时,对方才恍然大悟。

因历史学研究成果而出名的“南瓜博士”,起初攻读的却是管理学。大学四年,成绩优异的李昕升获得了保研资格。

高中历史基础扎实,大学以阅读历史书籍为乐,加之当时就读的学院唯一一个博士点是科学技术史(农业史方向),种种契机下,大四选专业时,李昕升选择了攻读全新的专业——农业史,随后被推荐提前攻读博士学位。受导师指点,李昕升将美洲作物中极其重要却又少有学者问津的南瓜作为博士研究的突破点。

谁能想到,南瓜,这种常见的蔬菜,在《中国农业史资料》和《中国农业史资料续编》共613巨册、4000余万字、涵盖各种农作物资料的稿本资料汇编里,却只字不曾被提及。仅资料工作,就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称“南瓜”为“难瓜”,一点也不为过。不仅如此,在南瓜史研究的视角、方法、问题意识等各个方面,都是“另起炉灶”的过程。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曾雄生评价《中国南瓜史》为“一项农史研究的拓荒之作”。

在李昕升心中,“无用之大用”是历史学研究的灵魂。甘坐冷板凳,砚田以笔耕,农业史已成为李昕升的毕生志业。

除了创作科普视频,还计划出版科普图书

入驻B站一个月,团队总收益700元,掂量起这份小小的“报酬”,李昕升笑谈,“真是靠情怀了。”这份情怀,源于一颗纯粹的科普心:“知识传播的方式,不应仅局限在课堂上。”

其实,入驻B站不过是他庞大科普计划的冰山一角。此前,他早已活跃于各大平台,他的微博号“南瓜博士”早有名气,他也经常在《读书》《南方周末》《中国社会科学报》《十万个为什么》《七彩语文》等发布文章、参与话题互动,并在多所高校、社会组织做科普演讲。2019年,他曾前往杭州参加了大型演讲类活动“一席”,获得众多好评。

细数众多的科普方式,最为常见、效果较好的要数科普图书,但其创作之难往往令人却步。科普专著在行文思路上与学术论文有着天壤之别,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且对创作者自身的知识储备要求颇高,想要达到厚积薄发、入木三分的境地并非易事。

但层层困难没能埋没他的科普热情。日复一日,忙里偷闲,他一举创作了《食日谈:餐桌上的中国故事》《番薯的故事》两本科普图书,并将在明年出版。

拥有藏书五千余册,阅读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提起科普视频的创作流程,李昕升自信地说,“选题不用多想,我耕耘这一领域十余年,好的选题俯拾即是。”尽管如此,他也未曾稍有懈怠。“‘要想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就应有一桶水’,如果自己都没有两把刷子,对于新知识还没有充分消化、吸收,又凭什么给别人科普呢?”

古人有云,人不可一日不读书。李昕升对阅读的热爱亦是如此。在一期视频里,他曾回应粉丝,视频背景中出现的书不过是他书架中书的五分之一。而实际上,他的藏书有五千余册,身为文学爱好者,阅读早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同吃饭睡觉一般,是陪伴他一生的生活习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他坦陈,历史的学习,在于多读、多写、多看,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未来,他将借助东南大学“精品文科”的平台,不断学习,砥砺学术,持续输出高质量的“舌尖小史”科普内容,让更多人了解食物史,走进中国的农业天地,穿越时空,与日出而作的古人对话。

关键词: 科普图书 研究成果 中国南瓜 不可或缺

专题首页|财金网首页

原创
新闻

精彩
互动

独家
观察

京ICP备2021034106号-38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联系我们:55 16 53 8 @qq.com  财金网  版权所有  cfenews.com